西班牙台階

西班牙階梯

類別 義大利,歐洲
義大利歐洲

西班牙階梯(Scalinata di Trinità dei Monti)位於義大利羅馬,是巴洛克建築的傑作,也是世界知名的觀光景點之一。這座階梯連接著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與特里尼塔·德伊·蒙蒂教堂(Trinità dei Monti),以其優雅且美麗的設計吸引了無數遊客。此外,這裡也是電影與時尚秀的著名場地,被視為羅馬的象徵性景點。


歷史背景

西班牙階梯建於18世紀初期,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資助,羅馬建築師法蘭切斯科·德·桑克蒂斯設計,並於1725年完工。當時,這一地區的法國與西班牙大使館相鄰,「西班牙廣場」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建造這座階梯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從西班牙廣場通往山丘上的特里尼塔·德伊·蒙蒂教堂。同時,這也是提升教堂及其周邊地區景觀的城市規劃一部分。如今,這裡已成為當地居民與遊客重要的交流場所。


建築與設計

西班牙階梯全長約135階,以緩和的曲線與露台結合的優雅設計為特色。其流暢的造型給來訪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是熱門的拍照景點。

在階梯下方的西班牙廣場,有著名的「巴爾卡恰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這座噴泉由貝爾尼尼父子(父親彼得羅·貝爾尼尼與兒子詹·洛倫佐·貝爾尼尼)設計,以一艘即將下沉的小船為造型,設計獨特。據說這座噴泉的靈感來自台伯河氾濫時被沖來的小船。

位於階梯上方的特里尼塔·德伊·蒙蒂教堂同樣是不容錯過的建築。其立面受哥德式風格影響,優雅的雙塔設計更突顯了整座階梯的景觀。


文化意義

西班牙階梯一直以來也在文化與藝術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電影《羅馬假期》中,奧黛麗·赫本享用義式冰淇淋的經典場景,使這個地點聞名於世。此外,階梯上有時也會舉辦時裝秀和音樂活動,與現代流行文化有著深厚的聯繫。


如何享受觀光

西班牙階梯從早到晚都熱鬧非凡,吸引著眾多遊客。白天可以一邊攀登階梯,一邊細細欣賞周圍美麗的景色與建築。而夜晚則有燈光點綴,營造出浪漫氛圍,特別受到情侶們的喜愛。

階梯周邊林立著高級品牌店與咖啡館,讓人可以盡情享受購物與美食。特別是「康多堤大道(Via dei Condotti)」,作為羅馬最著名的高級精品購物街而聞名。


防範措施

目前,在西班牙階梯上禁止飲食和坐臥,違者可能會被處以罰款。這是為了維護觀光景點的美觀。請在參觀時遵守規定,盡情欣賞其美麗。


概括

西班牙階梯是融合了羅馬歷史、建築與藝術的特別場所。其優雅的設計與周圍華麗的氛圍,不斷感動著無數遊客。造訪羅馬時,務必親自前往西班牙階梯,親身體驗其獨特魅力。在這個歷史、文化與現代氣息交融的地方,您一定能留下難忘的回憶。

基本訊息

營業時間 休息日 費用
24小時 沒有任何 自由的

地圖

其他景點

  • 聖天使城堡

    義大利歐洲

    聖天使城是一座矗立於義大利羅馬台伯河畔的壯麗要塞,是羅馬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性重要地標。在其悠久的歷史中,曾作為皇帝陵墓、要塞、教宗的避難所,甚至還曾用作監獄與博物館。這座城堡以其圓形建築及頂部的大天使米迦勒雕像聞名,與毗鄰的聖天使橋一同成為羅馬著名的觀光景點,吸引無數遊客前來。


    歷史背景

    聖天使城最初是由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117~138年)下令建造,作為他本人及其家族的陵墓。據說於約西元139年完工,其設計承襲了古羅馬圓形陵墓的傳統風格。

    進入中世後,這座陵墓轉變為要塞,自9世紀起更成為教宗的避難所。此時期還建設了連接梵蒂岡宮殿與城堡的秘密通道「博爾戈通道(Passetto di Borgo)」,據說在1527年羅馬劫掠期間,教宗克萊孟七世曾利用這條通道逃生。


    名字的由來

    城堡名稱「聖天使」源自於一則傳說:590年大瘟疫期間,教宗額我略一世在城堡頂端目睹大天使米迦勒收劍的景象,象徵著瘟疫的終結。此後,城堡上方便設置了大天使米迦勒的雕像,至今仍作為城堡的象徵,迎接眾多遊客。


    建築與結構

    聖天使城的建築隨著時代演變而變化,這一點也極具趣味。圓形基座保留了古羅馬時期作為陵墓的痕跡,而其上則疊加了中世至文藝復興時期增建的要塞結構。

    城內分為多層樓層,螺旋狀的通道從陵墓中心延伸至城堡上方。內部設有教宗的居住空間、禮拜堂、武器庫及監獄,各自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用途。從城堡頂樓可俯瞰羅馬市區及梵蒂岡,景色壯麗迷人。


    景點

    1. 大天使麥可雕像
      矗立於城堡頂端的這座雕像,是為紀念瘟疫終結而設立,現今的青銅雕像則製作於1753年。這尊雕像是城堡的象徵,也是眾多遊客拍照留念的熱門景點。

    2. Passetto di Borgo
      連接梵蒂岡宮殿與聖天使城的秘密通道,是電影與文學中常見的神秘空間。這條通道在羅馬劫掠等歷史關鍵時刻曾被使用,凸顯了城堡的戰略重要性。

    3. 城堡內的博物館
      如今,聖天使城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展出從古羅馬至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武器及歷史資料。尤其是教宗華麗的居住空間與防禦設施,更是不可錯過的亮點。

    4. 聖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
      通往城堡的這座橋建於羅馬帝國時代,後來由貝爾尼尼設計的天使雕像加以裝飾。天使雕像排列於橋的兩側,營造出極為美麗且適合拍照的景致。


    今天的聖天使城堡

    聖天使城不僅僅是一處觀光景點,更是訴說羅馬豐富歷史的場所,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此外,城堡廣場及周邊地區每逢季節舉辦各種活動與市集,成為當地居民與遊客交流互動的熱鬧場所。


    概括

    聖天使堡自古代、中世直到現代,隨著羅馬歷史的演變不斷改變其面貌,但始終保持著其重要性。除了作為陵墓、要塞、教皇避難所的角色外,作為融合藝術與歷史的博物館,也深深感動著來訪的旅人。造訪羅馬時,請務必前來這座壯麗的城堡,親身感受其歷史的氣息。

    了解更多

  • 西斯汀教堂

    義大利歐洲

    西斯汀禮拜堂位於梵蒂岡城,是天主教會的重要設施,具有極高的藝術與宗教價值。這座位於教宗宮殿內、同時也是羅馬教宗住所的禮拜堂,特別以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壯麗天頂畫和《最後的審判》壁畫聞名於世。作為梵蒂岡博物館參觀路線的一部分,這裡吸引了眾多遊客,被廣泛認為是歷史與藝術融合的特殊空間。


    歷史背景

    西斯汀禮拜堂於1473年至1481年間,根據教宗西斯都四世的命令建造,其名稱正是以他命名。最初作為梵蒂岡宮殿內的禮拜堂而建,至今仍用於教會的重要儀式及選舉(教宗選舉會議)的場所。

    自建成之初,禮拜堂就被視為教會與藝術的象徵,許多著名藝術家參與了其裝飾。尤其是米開朗基羅的貢獻最為突出,他的作品極大提升了禮拜堂的藝術價值。


    建築與結構

    西斯汀禮拜堂外觀極為簡樸,但內部卻充滿藝術的華麗。建築本身為長方形的簡單結構,長40.9公尺、寬13.4公尺、高20.7公尺。據說這個尺寸是依據舊約聖經中所記載的「所羅門聖殿」的規格設計。

    內部的牆面與天花板被無數藝術作品覆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天頂畫與壁畫《最後的審判》。


    米開朗基羅的天花板畫

    米開朗基羅於1508年至1512年間繪製的天頂畫,是西斯汀禮拜堂最重要的看點。約500平方米的天花板上,描繪了根據舊約聖經《創世紀》而來的場景。

    最著名的部分是《創造亞當》,描繪了上帝伸出手指賦予亞當生命的瞬間。這一場景成為西方美術史上的象徵性畫面。

    天頂畫上還描繪了另外九個創世紀場景,以及先知與女巫的形象,每一幅都生動展現了聖經故事與神學主題。


    《最後的審判》

    禮拜堂祭壇後方的牆上,米開朗基羅繪製了《最後的審判》。這幅巨大的壁畫於1536年至1541年間完成,以基督教的末世論為主題。

    畫面中央描繪了作為審判者的基督,周圍則有獲得救贖的靈魂與被打入地獄的靈魂。這部作品以其壓倒性的規模與情感表現力,給來訪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宗教意義

    西斯汀禮拜堂被用作選出羅馬教宗的秘密會議(Conclave)場所。在教宗選舉時,樞機主教們會聚集於此,經過慎重討論後選出新任教宗。因此,這座禮拜堂在天主教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旅遊景點

    作為梵蒂岡博物館導覽的一部分,西斯汀禮拜堂通常非常擁擠。若想細細欣賞天花板畫與壁畫,建議參加清晨的導覽團,或選擇人潮較少的時期前往。此外,禮拜堂內禁止拍照與大聲交談,因此您可以在寧靜的氛圍中盡情欣賞藝術作品。


    概括

    西斯汀禮拜堂不僅是天主教會的精神中心,也是人類歷史上藝術的巔峰之地。米開朗基羅的天花板畫與《最後的審判》等眾多作品,以其宏偉與精緻,深深感動著每一位來訪者。造訪梵蒂岡時,請務必親臨其境,親身感受歷史、藝術以及宗教的敬畏之情。

    了解更多

  • 納沃納廣場

    義大利歐洲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位於羅馬市中心,是一座壯麗的巴洛克風格廣場,也是市內最美麗且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之一。它建於古羅馬時代的多米提安體育場遺址上,獨特的橢圓形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的痕跡。這座廣場以被歷史建築與噴泉環繞的浪漫氛圍為特色,吸引著眾多遊客與當地居民前來。


    歷史背景

    納沃納廣場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86年,當時羅馬皇帝多米提安建造了體育場。這座體育場可容納約三萬人,是舉辦田徑比賽和角鬥士比賽的巨大設施。進入中世後,體育場建築逐漸被拆除,遺址則被重新利用為廣場。

    進入17世紀,教宗英諾森十世時期推動了廣場的再開發,現今這座美麗的巴洛克風格廣場由此誕生。當時,貝爾尼尼與波羅米尼等著名藝術家與建築師參與設計與裝飾,讓納沃納廣場更加華麗壯觀。


    景點

    納沃納廣場上有三座壯麗的噴泉與歷史建築,吸引著來訪的每一位遊客。

    1. 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這座位於廣場中央的噴泉由巴洛克藝術大師吉安·洛倫佐·貝爾尼尼設計。四尊雕像分別象徵尼羅河(非洲)、恆河(亞洲)、多瑙河(歐洲)與拉普拉塔河(南美洲),代表著各大洲。噴泉中央聳立著巨大的方尖碑,壯麗的構造令人嘆為觀止。

    2. 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

    這座位於廣場南端的噴泉,以與海豚搏鬥的摩爾人(北非人)為主題。最初由賈科莫·德拉·波爾塔設計,後來貝爾尼尼又增添了裝飾。

    3. 海神噴泉(Fontana del Nettuno)

    這座噴泉位於廣場的北端,描繪了海神與海中怪物戰鬥的場景。與其他兩座噴泉一樣,雕刻的精細與氣勢磅礴是其亮點。

    4. 聖阿涅塞教堂(Sant'Agnese in Agone)

    這座面向廣場的教堂由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設計。其優雅的巴洛克建築風格與內部精美的裝飾,非常值得一訪。


    今天的納沃納廣場

    納沃納廣場不僅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同時也是羅馬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廣場周圍林立著咖啡館和餐廳,街頭藝人和表演者經常在此展示才藝。聖誕節期間還會舉辦熱鬧的市集,吸引更多遊客前來。


    如何享受您的旅行

    納沃納廣場無論白天或夜晚都能展現其獨特魅力。白天可以悠閒欣賞噴泉與教堂,傍晚則推薦在燈光點綴下的廣場感受浪漫氛圍。此外,廣場周邊有許多餐廳,可以一邊品嚐義大利料理和羅馬特色美食,一邊欣賞這座歷史悠久廣場的美景。


    概括

    納沃納廣場是一處能夠親身感受羅馬豐富歷史與藝術遺產的特別場所。自古羅馬時代延續至今的壯麗歷史,與貝爾尼尼等人創作的巴洛克藝術巔峰在此融合,讓每位來訪者都深受感動。來羅馬旅遊時,務必造訪這座美麗的廣場,盡情體驗其獨特魅力。

    了解更多

  • 崔維噴泉

    義大利歐洲

    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義大利羅馬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之一,以巴洛克建築傑作聞名。這座於18世紀完工的壯麗噴泉,長約20公尺、高約26公尺,是羅馬市內最大的噴泉。其美麗與氣勢,以及眾多傳奇故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歷史背景

    特雷維噴泉的歷史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噴泉位於羅馬主要水道之一「維爾戈水道(Aqua Virgo)」的終點。這條水道於西元前19年由奧古斯都的親信阿格里帕建造,為羅馬市區提供潔淨的水源。

    現今特雷維噴泉的設計由建築師尼古拉·薩爾維負責,於1762年完工。薩爾維融合當時的巴洛克風格,將噴泉打造得如同劇場舞台般華麗。此後經歷多次修復,如今依然保持著其壯麗的美感。

    建築與設計

    特雷維噴泉以海洋為主題,構造宏偉壯觀。中央描繪著海神尼普頓(波塞頓)乘坐戰車的形象,戰車由兩位特里同(半人半魚的神話生物)拉動,各自駕馭著性格不同的海馬。一匹溫順,另一匹則象徵著狂野,展現海洋的多樣性。

    在尼普頓周圍,排列著象徵豐饒與健康的女神與雕像,整座噴泉則被壯麗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所環繞。這座作為背景的建築是波利宮(Palazzo Poli),展現了雕塑與建築融為一體的美感。

    傳說和拋硬幣

    說到特雷維噴泉,最有名的就是「投擲硬幣」的傳說。據說,背對噴泉,用右手從左肩上方將硬幣投進噴泉,就能「再次造訪羅馬」。另有一說,第二枚硬幣象徵與戀人結緣,第三枚則代表祈願結婚。由於這項傳統,每年都有數百萬歐元的硬幣被投入噴泉,這些硬幣會捐贈給慈善事業。

    如何享受您的旅行

    特雷維噴泉無論白天或夜晚都擠滿了遊客。白天可以欣賞其壯麗景色,夜晚則能感受燈光點綴下的夢幻氛圍。周圍有許多咖啡館和義式冰淇淋店,非常適合與羅馬市區散步一同安排參觀。

    由於噴泉周邊總是十分擁擠,建議清晨或深夜前往。此外,投擲硬幣時請留意人潮,與其他遊客互相禮讓。

    概括

    特雷維噴泉不僅僅是一座噴水,更是融合了古羅馬水道技術的歷史、美術價值與浪漫傳說的特別場所。它的壯麗與獨特魅力,將為來訪者留下難忘的回憶。造訪羅馬時,務必親臨特雷維噴泉,親身感受其歷史、美麗,以及投擲硬幣的樂趣。

    了解更多

  • 萬神殿

    義大利歐洲

    萬神殿(Pantheon)位於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代壯麗的建築之一,也是現存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建築。其名稱源自希臘語,意為「所有的神」,最初是為了祭祀羅馬多神教的諸神而建。如今,萬神殿被用作天主教教堂,也被稱為「聖瑪利亞與殉道者教堂」。從歷史、建築與藝術的角度來看,這裡都是極為重要的觀光景點,是造訪羅馬時不可錯過的必遊之地。

    歷史背景

    萬神殿最初由馬爾庫斯·維普薩尼烏斯·阿格里帕於西元前27年左右建造,但後來因火災而焚毀。現存的建築是在羅馬皇帝哈德良於西元118年至125年左右重建的。哈德良擁有獨特的建築美學,其理念也體現在萬神殿的設計中。如今的正面立面上,仍保留著用拉丁文書寫、向阿格里帕最初建築致敬的碑文。

    萬神殿在7世紀時被改為基督教教堂,這也是其至今能夠保存良好的原因之一。在漫長的歷史中,萬神殿曾作為政治、宗教與文化的場所,發揮了多種不同的作用。

    架構和功能

    萬神殿可說是古羅馬建築技術與藝術的集大成。以下將介紹其具代表性的部分:

    1. 圓形穹頂
      萬神殿的中央矗立著直徑約43.3公尺的巨大圓頂。這座圓頂的高度與直徑幾乎相同,呈現出完美的半球形。在建造當時,這樣規模的圓頂是世界首創,即使在今日也被視為建築技術的奇蹟。

    2. Oculus(天窗)
      圓頂中央有一個直徑9公尺的開口,被稱為「天窗」(Oculus),用來引入外部的自然光。這道光線隨著時間在室內移動,營造出神秘的氛圍。此外,天窗還具有分散建築壓力的結構功能。

    3. 立面(主入口)
      壯觀的門廊(入口部分)排列著16根科林斯式圓柱,這體現了希臘建築的影響。這些柱子是從埃及運來的,展現了古羅馬建築的國際性。

    4. 內部空間
      萬神殿內部以圓頂營造出的開放空間令人印象深刻。牆面上設有壁龕,過去曾安置著各種神祇的雕像,如今則擺放著基督教聖人和天使的雕像。

    5. 名人墓園
      萬神殿內安葬著義大利統一運動的領袖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以及畫家拉斐爾等著名人物。這也是吸引眾多訪客的原因之一。

    旅遊景點

    萬神殿可免費參觀(部分特殊活動除外)。因此,建議訪客早上前往以避開人潮。此外,周邊有許多咖啡館和餐廳,參觀完萬神殿後,也推薦品嚐義大利美食。

    概括

    萬神殿不僅是古羅馬建築技術的傑作,也是歷史與文化融合的象徵性場所。其壯麗的圓頂、神秘的天窗,以及在漫長歷史中扮演的多重角色,都讓這座建築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來到羅馬時,務必親身感受它的偉大。

    了解更多

  • 聖彼得大教堂

    義大利歐洲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位於梵蒂岡,是天主教會的核心,也是基督宗教中最重要的聖堂之一。憑藉其壯麗的建築、美術作品,以及作為信仰象徵的地位,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朝聖者與遊客。

    歷史和背景

    聖彼得大教堂據說建於基督宗教使徒聖彼得的墓地之上。最初的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於4世紀建造,但因年久失修,16世紀初開始重建為現今的規模。這項龐大的工程匯聚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眾多知名藝術家與建築師,特別是布拉曼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貝爾尼尼等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完工後的大教堂於1626年舉行奉獻儀式,之後數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天主教會重要宗教活動與禮拜的場所。

    架構和功能

    聖彼得大教堂以其壯麗與美麗聞名。以下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幾個重點:

    1. 圓頂(穹頂)
      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巨大圓頂是大教堂最具象徵性的部分,高度約136公尺,不僅在梵蒂岡,甚至在羅馬市內多處都能遠望其身影。進入教堂後,可近距離欣賞圓頂上的天花板畫與馬賽克,並可登上頂部觀景台,俯瞰羅馬全景。

    2. 立面(主入口)
      由卡洛·馬代爾諾設計的大教堂正面,是17世紀巴洛克建築的傑作。莊嚴的柱列與巨大的雕像排列於立面,令人嘆為觀止。

    3. 大教堂內部
      大教堂內部空間寬廣,且細節裝飾極為華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貝爾尼尼設計的「聖彼得主教座」以及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聖殤」。聖殤陳列於大教堂入口右側,是米開朗基羅年輕時期天賦才華的代表作。

    4. 聖彼得廣場
      大教堂前的廣場由貝爾尼尼設計,呈橢圓形,並以柱廊為特色。這裡經常舉行教宗祝福等天主教會的重要儀式。

    朝聖和旅遊

    聖彼得大教堂不僅吸引為宗教目的而來的朝聖者,也有許多因其建築之美與歷史而感動的遊客前來參觀。參觀時,除了可免費進入大教堂內部,還可以登上圓頂或參觀地下墓穴(Necropolis)。不過,參觀地下墓穴需事先預約。

    概括

    聖彼得大教堂是宗教、藝術與歷史的交匯點,其壯麗與神聖令人震撼。作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以及融合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精華的建築,這裡給訪客帶來深刻的感動。細細品味其美麗與歷史,必將成為難忘的體驗。

    了解更多

  • 梵蒂岡博物館

    義大利歐洲

    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博物館之一,位於天主教總本山——梵蒂岡城國。這座博物館收藏了歷代教宗收集的大量藝術品與歷史遺產,是擁有約五百年歷史的文化與藝術寶庫。廣闊的館區內設有約二十個畫廊與部門,展品總數約七萬件,館藏總數超過十四萬件。

    博物館的起源可追溯至16世紀初,教宗儒略二世購得雕塑《拉奧孔像》。這件古代雕塑的收藏成為今日梵蒂岡博物館的基礎。隨後歷代教宗陸續收集繪畫、雕塑、掛毯、地圖及宗教遺物等,並擴展展示空間。如今,博物館涵蓋從古希臘、羅馬藝術到文藝復興、巴洛克及近代藝術等各時代與地區的作品。

    景點 特別著名的展區包括以下幾處:

    1. 西斯汀教堂
      由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天頂畫《創世紀》與祭壇畫《最後的審判》所在的這座禮拜堂,是梵蒂岡博物館最重要的亮點。其規模與美麗令人驚嘆,被譽為基督教藝術的巔峰。

    2. 拉斐爾客房
      這是一系列裝飾著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壁畫的房間。以《雅典學院》為首,還可欣賞以哲學、神學、詩歌、法律為主題的宏偉作品。

    3. 皮奧-克萊孟提諾博物館
      這個畫廊收藏了古希臘與羅馬時代的雕塑,陳列著如《貝爾維德雷的阿波羅》與《拉奧孔像》等名作。

    4. 地圖庫
      長達約120公尺的壁畫,滿布16世紀繪製的義大利各地地圖。這個融合歷史與藝術的空間,絕對值得一看。

    參觀時注意事項 由於梵蒂岡博物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建議提前預約門票。此外,參觀時需步行於廣闊的館區,建議穿著舒適的鞋子。展品眾多,建議事先規劃好參觀重點,以便在有限時間內充分體驗。

    梵蒂岡博物館是對藝術、歷史與宗教有興趣者必訪的景點。其壯麗與豐富的文化遺產,將帶領訪客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旅程,並帶來深刻的感動。

    了解更多

  • 義大利羅馬的古羅馬遺跡——羅馬廣場的景色

    古羅馬廣場

    義大利歐洲

    羅馬廣場(Foro Romano)是古羅馬的中心地帶,是政治、商業、宗教、司法等城市重要活動的場所。這片位於羅馬七座山丘之間的廣闊遺跡,被譽為傳承羅馬帝國輝煌至今的珍貴歷史遺產。如今,這裡作為考古公園對外開放,成為眾多遊客造訪的熱門景點。

    羅馬廣場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7世紀,最初是一片沼澤地,但經由伊特魯里亞人的技術進行排水,並被整建為公共廣場。隨後,從羅馬共和時期到帝政時期,廣場逐漸擴大,壯麗的建築物陸續興建。在廣場內,分布著舉行政治集會的元老院、舉辦重要審判的法院,以及供奉諸神的神殿(如薩圖爾努斯神殿、維斯塔神殿等)等各式建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的凱旋門。這座宏偉的凱旋門建於西元203年,是為了紀念塞維魯皇帝及其子們的戰功。此外,由維斯塔貞女守護的維斯塔神殿也是一大看點,讓人得以一窺古羅馬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羅馬廣場不僅僅是觀光景點,更是深入了解古羅馬市民生活、文化與歷史的寶貴場所。漫步於這片遺跡之中,能親身感受到古羅馬的繁榮與其深遠的影響力。即使在今日,對歷史、建築或考古學有興趣的人們也絕不可錯過這裡,因為它將帶領訪客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旅程。

    了解更多

  • 羅馬競技場

    義大利歐洲

    羅馬競技場(Colosseum)位於義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的圓形競技場,也是世界知名的觀光景點。這座建築象徵著古羅馬帝國的偉大,其壯麗與歷史價值使其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羅馬競技場是象徵羅馬帝國繁榮的遺跡中最著名的之一,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遊客。

    羅馬競技場於西元70年至80年間,由羅馬皇帝維斯帕西安開始建造,並在其子提圖斯皇帝時期完工。其目的是為羅馬市民提供壯觀的娛樂活動。這座巨大的圓形競技場最多可容納五萬名以上觀眾,過去曾舉辦戰車競賽、劍鬥士(角鬥士)對決,甚至與猛獸搏鬥等血腥表演。這些活動不僅是向市民傳達政治訊息的手段,也是皇帝與統治者彰顯權威的重要場所。

    羅馬競技場的結構展現了當時羅馬建築技術的高超。外觀為三層石材與混凝土結構,上方設有觀眾席。觀眾依照樓層分為一至三層就座,觀賞場內的激烈競技。圓形競技場的中央區域下方,設有如迷宮般複雜的地下結構,供劍鬥士與猛獸待命,或用於安置舞台裝置。這個地下區域被稱為「地下層」(Hypogeum),近年來的考古發掘已揭示其詳細結構。

    在建造羅馬競技場時,動員了大量勞動力,尤其是大量奴隸和戰俘被投入使用。完工時,於西元80年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典禮,之後數世代持續為人們提供娛樂。然而,隨著五世紀羅馬帝國的衰落,競技場也逐漸被棄用並日益荒廢。由於地震、掠奪以及被重新利用,許多部分遭到破壞,但即便如此,它的身影依然將羅馬的歷史與文化傳承至今。

    如今,羅馬競技場是全球訪客最多的旅遊景點之一,作為羅馬的象徵展現其獨特魅力。遊客可以參觀競技場的中心區域和各層,並透過語音導覽了解其歷史。此外,周邊還有羅馬廣場和帕拉蒂諾山等遺跡,可以一窺古羅馬的城市生活。

    造訪羅馬競技場,不僅能感受古羅馬的輝煌,還能了解當時的政治與社會背景。對現代遊客而言,這裡不僅僅是歷史遺跡,更是體驗羅馬帝國壯麗氣勢的場所,世世代代都深受人們喜愛。其莊嚴的風貌,必將跨越時空,帶給來訪者深刻的感動。

    了解更多

尋找旅行目的地

選擇您想造訪的國家
  • 科威特
  • 愛爾蘭
  • 英國
  • 法羅群島
  • 格陵蘭
  • 盧森堡
  • 荷蘭
  • 亞美尼亞
  • 比利時
  • 冰島
  • 不丹
  • 大洋洲
  • 中東
  • 南美洲
  • 歐洲
  • 中亞
  • 亞洲
  • 北中美洲
  • 馬爾他
  • 拉脫維亞
  • 愛沙尼亞
  • 立陶宛
  • 喬治亞州
  • 亞塞拜然
  • 斯洛伐克
  • 匈牙利
  • 尼加拉瓜
  • 薩爾瓦多
  • 阿爾巴尼亞
  • 蒙特內哥羅
  • 塞爾維亞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 史瓦濟蘭
  • 尚比亞
  • 賽普勒斯
  • 阿曼
  • 卡達
  • 巴林
  • 萬那杜
  • 非洲
  • 德國
  • 斯洛維尼亞
  • 日本
  • 克羅埃西亞
  • 捷克共和國
  • 葡萄牙
  • 西班牙
  • 蒙古
  • 瑞典
  • 芬蘭
  • 丹麥
  • 挪威
  • 約旦
  • 澳洲
  • 沙烏地阿拉伯
  • 阿聯酋
  • 火雞
  • 波蘭
  • 希臘
  • 瑞士
  • 埃及
  • 庫克群島
  • 法國
  • 義大利
  • 尼泊爾
  • 辛巴威
  • 烏幹達
  • 突尼西亞
  • 坦尚尼亞
  • 南非
  • 塞席爾
  • 盧安達
  • 納米比亞
  • 莫三比克
  • 摩洛哥
  • 馬達加斯加
  • 肯亞
  • 衣索比亞
  • 波札那
  • 墨西哥
  • 庫拉索
  • 阿魯巴
  • 瓜地馬拉
  • 哥斯大黎加
  • 貝里斯
  • 多明尼加
  • 古巴
  • 美國
  • 委內瑞拉
  • 烏拉圭
  • 秘魯
  • 巴拉圭
  • 巴拿馬
  • 厄瓜多
  • 哥倫比亞
  • 智利
  • 巴西
  • 玻利維亞
  • 阿根廷
  • 烏茲別克
  • 土庫曼斯坦
  • 塔吉克
  • 吉爾吉斯斯坦
  • 哈薩克
  • 紐西蘭
  • 香港
  • 越南
  • 台灣
  • 新加坡
  • 泰國
  • 菲律賓
  • 柬埔寨
  • 馬爾地夫
  • 印尼
  • 印度

日語
好的!

聊天 只需告訴我們您的要求!
原來的 您可以創建自己的旅行計劃!

與我們聊天